晚稻病虫害中后期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
根据我站近期对我区晚稻病虫监测调查,我区晚稻陆续进入孕穗后期,结合病虫历史资料、品种布局和天气因素等综合分析,预计我区当前晚稻发生的病虫害有:稻纵卷叶螟、钻蛀性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粉虱、纹枯病、稻瘟病、橙叶病,南方黑条矮缩病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。
一、预测依据
稻纵卷叶螟:田间调查亩蛾量256-2045头,卷叶率0.3%-5.7%,亩虫量2082-5465头,高的7384头左右。9月15日-9月21日山塘测灯诱虫总量188头,其中9月17、18日出现明显的灯诱高峰,分别是54、62头。
稻飞虱:以低龄若虫、白背飞虱为主。9月15日-9月21日山塘测灯诱虫总量163头,9月16日出现明显灯诱高峰,诱得虫量84头。田间调查325-560头/百丛,高的1130头。
钻蛀性螟虫:以二化螟为主,9月15日-9月21日山塘测灯诱虫总量20头,无明显灯诱高峰。田间调查枯鞘丛率0.3%-1.5%,严重的3%。
二、防治意见
(一)防治要点:预防为主,统防统治。
(二)防治适期
重点守破口,“早破口早施药、迟破口迟施药”。
施药时间:9月25日~9月27日。
防治对象:主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,兼治钻蛀性螟虫、稻粉虱、稻瘟病、稻曲病、附线螨、南方黑条矮缩病等。
(三)参考药物:
稻粉虱:噻嗪酮、氟啶虫胺腈、吡虫啉等。
稻纵卷叶螟: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乙基多杀菌素、苏云金杆菌、阿维菌素等药剂。
钻蛀性螟虫: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阿维菌素、溴氰虫酰胺、杀虫双等药剂。
稻飞虱:选用三氟苯嘧啶、氟啶虫胺腈、噻嗪酮、吡呀酮、烯啶虫胺、噻嗪酮.异丙威等药剂。
纹枯病:选用苯甲.丙环唑、噻呋酰胺、氟环唑、井冈霉素、丙环.嘧菌脂等药剂。
稻瘟病:选用三环唑、春雷霉素、稻瘟灵、吡唑醚菌酯、咪鲜胺锰盐、苯甲.嘧菌酯、肟菌.戍唑醇等药剂。
(四)注意事项
建议选择对口长效特效农药开展相关病虫防治,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使用农药,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;注意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,不得随意丢弃,以免造成环境污染;请各乡镇农技部门做好张贴和指导防控工作。
认识稻粉虱
稻粉虱,寄主于水稻,是水稻上新害虫。以成、若虫用口针插入叶肉吸食稻叶汁液,造成稻叶变黑、枯萎霉烂或诱发煤烟病,严重威胁水稻生产。2022年晚造,我中心在山塘镇、太平镇、三坑镇均有发现。2023年8月、9月,我中心在太和镇、龙颈镇田间调查中也有发现。
一、生活习性
第1—4代为害双季早稻,3代是主害代。平均气温26.8℃,相对湿度72%,卵期9—12天,一龄若虫2—3天,二龄3—5天,三龄4—6天,假蛹6—8天,成虫产卵前期1—2天,成虫寿命9—21天。3—6代为害单季中稻,4—5代是主害代。5—6代为害双季晚稻,第5代是主害代。3—5代出现世代重叠。孕穗至灌浆期受害重。稻田灌深水、杂草多、偏施氮肥、植株生长茂盛、无效分蘖多、通风不良受害重。7—8月高温干旱受害重。
二、防治方法
1、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边、沟边杂草,及时耕翻落谷苗,消灭越冬虫源。合理密植,防止偏施氮肥,加强田间管理,不要深灌,适时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。
2、采用压前控后治虫策略,狠治3—5代。